2023/07/03

未分類

邱永漢的小說集『看不見的國境線』(上/下)最近在台灣出來了。邱永漢,可能台灣的讀者聽到這個名字時候,會想到永漢日語,永漢大樓等商業有關的事情。不過,邱永漢在日本出道的時候,他寫了好多很棒的小說,獲得外國人第一個直木賞,成為了日本文壇的風雲人物。不過邱永漢的小說一直在台灣比較沒有被關注,這次在台灣終於有了他的著作傑作集。因為我寫過他的傳記的緣故,受邀寫了推薦文,在此和大家把全文分享一下(長文注意!)。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59321

邱永漢の傑作小說集『看不見的國境線』(上下)が台湾で刊行されました。「タイワニーズ」で彼の伝記を書いた関係で、推薦序文を寄せています。ちょっと長い中文ですが、よければご一読を!

推薦序
找回被遺忘的小說家——邱永漢的價值
野嶋剛

我在二〇一六年撰寫了一本在臺灣也有發行中文版的作品《漂流日本:失去故鄉的臺灣人》。它雖然是本描述戰後活躍於日本、出身臺灣十位人士的報導文學作品,但其中寫邱永漢的這篇,事實上是我感覺「寫得最好」的一篇。在執筆時,我調查了過去曾經書寫、有關邱永漢的各種評論,但就我整體看來,有確切把邱永漢的整體形象清楚描繪出來的作品,就連一部也沒有。關於這樣的空白,我是否有將它填補起來呢?雖然或許有點傲慢,但我自認確實有做到這點。

邱永漢具備經濟評論家、作家、投資家、臺獨運動家等各式各樣的面貌,在各個領域都留下了一流的成績,故此,要回答「邱永漢是怎樣的人」,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困難。本書雖然介紹了小說家邱永漢的作品,但我也認為邱永漢的本質,不能只從小說家這個面相來加以說明。可是在此同時,若去掉「小說家邱永漢」這個面相,要說明邱永漢這個人,也是相當困難。

在我的作品中,曾經介紹過這樣一段插曲:

年輕時代的邱永漢,從香港渡海來到日本後,便在廖文毅的手下協助臺灣獨立運動。可是,邱永漢並不熱衷於運動,他所希望的是成為一名小說家。邱永漢鎖定的目標,是當時的人氣作家檀一雄。他在報上得知檀一雄受傷住院之後,便趕到醫院,向檀一雄閱讀自己的小說、毛遂自薦。一般會覺得這樣的行為相當厚臉皮,但邱永漢還是每天到檀一雄的病房報到,一篇篇朗讀自己的作品。檀一雄也是位奇人,他並不覺得邱永漢厚臉皮,大概是入院有閒暇吧,他一一閱讀了邱永漢尚未發表的作品,並給予建議。之後邱永漢出道的時候,檀一雄作為日本文壇的「介紹人」,推薦了邱永漢;當邱永漢獲得直木賞時,他也是審查委員之一。

檀一雄對邱永漢這樣說:

「你雖然無法成為百萬圓作家,但可以成為十萬圓作家」。他的意思簡單說就是,百萬圓作家是像他自己一樣的超一流作家,但十萬圓作家可以靠小說糊口,只是無法成為歷史留名的大作家罷了。

邱永漢敏銳地察覺到這句話的含意。他做為小說家的活動,事實上只持續了十年就告終。他曾經告訴愛女邱世嬪說:「我作為小說家,只是小結的程度」。小結是相撲的位階;相撲地位最高的是橫綱,接下來是大關、關脇,再下去就是小結。橫綱是完全不同等級的存在,大概就是村上春樹那級吧!大關、關脇、小結稱為「三役」,在幕內力士中也是受到特別高規格的待遇。即使是一流作家,只要狀況不好,也有可能掉出三役的地位。

邱永漢看穿了自己的文學才能僅止於「三役」,而無法成為橫綱;這其實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。普通的小說家或許會認為,就算這樣也是很不簡單的才能,既然都拿下直木賞了,就在這個世界咬緊牙關,努力奮鬥下去吧!然而,邱永漢卻早早就放棄了小說的世界。

之後,邱永漢以經濟評論家身分出道,在日本獲得大成功。他雖然因為臺獨運動被列入黑名單,之後卻被蔣經國招攬,「凱旋歸國」回到臺灣。他在經濟投資上也相當成功;雖然也有投入過大選,不過卻失敗了。當他過世的時候,報導寫的是「賺錢之神邱永漢過世」;在他的履歷最後雖然有加上「直木賞作家」這行,不過大部分的讀者毫無疑問,都是走馬看花略過吧!

然而,邱永漢在短時間內留下了大量的作品。當我在寫他的傳記時,試著閱讀了這些作品;不管哪一篇都相當有趣,文章簡潔明瞭,深入淺出。邱永漢是現實主義者。好就是好,壞就是壞。這個世界是由人的利害關係所構成的,因此人會背叛人。他要傳達的就是這樣的價值觀。也正因此,在邱永漢的作品中,看不到「留白」、「疑問」與「煩惱」。和太宰治這種東煩惱西煩惱、最後發現「人生是謎」,兩手一攤放棄回答的小說家不同,邱永漢在所有的故事中,都描繪了細節與結局。他的小說也可以稱為某種「紀錄文學」,在我這樣的報導文學作家看來,是非常發人深省、且討人喜歡的風格。

邱永漢是時代創造的天才。他在日治末期受教育,走上臺灣人最優秀菁英的出頭之路,在東京大學經濟學部迎接終戰。回到臺灣的邱永漢因為對國民黨政府不滿,所以被趕出臺灣、逃到香港。之後,他在香港持續進行獨立運動,接著更遠渡日本,和獨立運動產生關聯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他目睹了臺灣的大變化、被捲入其中,也被人所背叛;所有這一切,都成為他文學的養分。在寫下這些東西之後,邱永漢作為小說家,想寫的東西恐怕就沒剩多少了吧!

只是,邱永漢到死都沒有離開過筆。「我父親的本質是作家」,他的女兒如此斷言,而我也這樣認為。在爬格子還是作家工作的時代,邱永漢經常拿著稿紙,針對經濟和國際情勢,不斷接受出版社的邀稿。對於自己撰寫的稿子,邱永漢常常以「某時候在某媒體上刊登的某篇報導」這種風格,來加以回顧。

邱永漢過去是「在日本被遺忘的小說家」,但二〇二一年中央公論社出版了《香港‧濁水溪》的文庫本,迴響的熱烈超乎預期,而邱永漢作為小說家的存在,現在也重新成為焦點。這次臺灣能刊行他的傑作集,我實在不勝喜悅。邱永漢不只在日本,在臺灣也被過度低估。他作為小說家的業績,其實絲毫不遜於同時代的吳濁流。但是,邱永漢在獨立運動家之間被視為背叛者,其文學業績也長期不被人所注意。只是,那個時代的臺灣與臺灣人,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想要知道這點,作家邱永漢與其作品,就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。

© 2025 Nojima Tsuyoshi